近日,盐城市多名市民反映,在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北院与亭湖区人民医院两次针对同一身体部位的检查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引发公众对医疗机构检查一致性与准确性的关注。据悉,此类情况在临床实践中虽非罕见,但确实可能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产生重要影响。
多位市民透露,他们在两家医院接受相同部位的影像学检查后,报告结果在病灶描述、尺寸测量或诊断建议上存在不一致。例如,一名患者在三院北院进行肺部CT检查后提示"微小结节,建议随访",而在亭湖区人民医院复查时却被告知"未见明确异常"。类似案例还包括骨科X光片解读差异、超声检查结果不一致等情况。
医疗专家分析认为,检查结果差异可能源于多方面因素:
1. 设备差异:不同医院使用的医疗设备型号、精度及校准状态可能存在区别
2. 操作规范:技师操作手法、患者体位摆放等细节差异可能影响成像质量
3. 诊断标准:不同医师对影像学表现的理解和判读标准存在主观差异
4. 病情变化:两次检查间期患者身体状况可能发生实际变化
盐城市卫健委对此表示高度重视,已启动相关调查程序,要求两家医院提交详细说明。同时建议市民遇到类似情况时,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护权益:
- 向原医疗机构申请专家会诊复核
- 寻求第三方权威医疗机构进行再检查
- 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或卫健委官方渠道反映问题
医疗机构方面回应称,将加强质控管理,推进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表示将完善设备定期校准制度,亭湖区人民医院承诺加强医师培训,提升诊断一致性。
此事件也引发了对区域医疗资源整合的思考。业内专家建议,应加快推进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统一的检查质量控制标准,从根本上减少因医疗机构差异导致的诊断分歧,为患者提供更可靠的医疗服务。